位置导航: 首页  >  人物
井队当家徐景峰
2014年01月20日 15:17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沈正翔 谭宏权 夏灵明 王庆华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作为井队领头雁,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30681钻井队队长徐景峰秉持苦干实干的精神,凭借过硬的技术和本领,勇于担当,铸就了精彩人生。

  文/沈正翔 谭宏权 夏灵明 王庆华

  车子绕过几段乡间的土路,进入了一大片长得又高又密的青纱帐。由于近几日刚下过雨,车子在泥泞中忽左忽右地向前行驶着,终于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30681钻井队的施工现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大庆油田公司十大杰出员工、大庆油田杰出员工劳动模范、中国石油百队千人先进个人徐景峰。

  徐景峰身材结实,目光坚定,眉宇间透出一种儒雅之气,举手投足之间又有一种硬汉的坚毅与豪爽。这就是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基层干部的榜样—优秀钻井队长徐景峰”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奋斗者起步

  不止一次有人问他:“你有很多机会能回后勤工作,为何坚持留在了井队。”徐景峰总是微微一笑:“作为一名石油院校的毕业生,井场是我奉献油田、报效祖国的地方。”

  时间回溯到17年前。1996年徐景峰从河北承德石油高专毕业后,怀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豪情壮志,来到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成为一名实习技术员,从此开始了与荒原为伴、与钻塔为伍的钻井岁月。

  回忆起当年,徐景峰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的老家在肇州,小时候就听说过铁人王进喜,心中一直崇拜这个英雄。参加工作后,我才知道当个钻井工人真是不容易。一年四季在野外,冬天冒着凛冽的寒风在滴水成冰的环境下施工;夏天顶着高温酷暑,迎着风雨,在蚊虫的叮咬下工作。那时确实没想到钻井队的工作会这么艰苦,但我想既然我选择了钻井,选择了这个职业,就绝不后悔,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就这样,徐景峰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和自豪,上钻台,打钳子、甩钻杆、扶刹把、下套管……站钻台,扛石粉、排钻具、平井场……面对钻井的每一道工序,他都与钻工师傅们一起摸爬滚打,苦练基本功。旷野的风沙吹粗了他的皮肤,强烈的日光晒黑了他的面庞。

  到井队的第二年,徐景峰被任命为队里的泥浆技术员。为尽快掌握和提高自己的泥浆管理技术和水平,他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身边人学。队里的泥浆大班和工人师傅有近20年的丰富经验,徐景峰虚心地向他们学习操作技能,把自己的泥浆理论知识与师傅们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每天盯在井上,摸索泥浆的性能和数据变化规律。从每口井开钻泥浆配备到加重处理,从完钻洗井到固井泥浆处理,在不同阶段用什么药,以及泥浆特点和各种处理剂的性能,他都一一掌握,熟记在心。每到一个区块打井,他都总结出一套既有泥浆体系理论又有现场应用价值的泥浆处理方法,并记录在本子上。一旦再到该区块打井,他就找出来查看,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毕业以来,经过日日夜夜的艰辛磨炼,练就了徐景峰一身的过硬本领。从技术员到党支部书记,再到钻井队长,他一直坚信“凡事预则立,只要坚持,认真去干,就没有干不好的事”。

  初次当家

  2008年对于徐景峰来说是个特殊的年份,他被任命为30681钻井队队长,成为了一支钢铁队伍的当家人。作为这支钻井铁军的带头人,徐景峰被问及最多的问题是:“你队伍管理的那么精细,井打的那么快,效益那么好,是不是有什么诀窍。”

  “队伍管理得好坏,关键在于把每件事都做细、做精、做到位。管理到位了,生产效率和效益就上去了。”徐景峰回答说。

  回忆起刚上任时的情景,徐景峰感触颇深:“2008年我到任时,油田吹响了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进军的高科技新会战的进军号。我也是憋足了劲想大干一场。可我到队时,队里一下子走了20多人。虽然给我补充了人员,但大多是刚参加工作没有经验的新工人。生产骨干的减少、班组力量的削弱和接踵而来的困难,着实给我来了个下马威。”

  活怎么干、井怎么打、队伍怎么带?这些都让徐景峰心里没了底,犯了愁。望着全队几十号人期待和焦急的目光,从不服输的徐景峰暗下决心:“我不能当熊包,不能辜负组织和同志们的厚望,一定要把这支队伍带好,走出困境,干出业绩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徐景峰认为要想带好队伍,干部模范作用发挥的好坏,人员技术的高低,以及操作技能和配套的管理机制是否完善,是保证安全、干好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的关键。找准了突破口,徐景峰一边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一边全面了解分析队伍状况,建立并实行了班组量化考核机制,把工作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质量落实到每个岗位,让班班有目标、岗岗有责任,做到当班完成任务当班兑现。

  徐景峰本人守在井场,整日穿着污渍斑驳的工服,白天带着工人上钻台、下机房,爬高钻低,忙个不停,手把手地教,面对面地指导。哪个岗位弱,哪个工序有问题他就顶到哪里,一点点的带,让新顶岗的工人尽快适应岗位需要。

  每天晚上心里不踏实的徐景峰工装从不离身,伴随着钻机的轰鸣声,点着灯和衣而卧在队部的沙发上。只要屋内的灯一闪,或井上的动静稍有变化,他就赶忙爬起来看看。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到队的第二个月,就打出了钻井进尺9000多米的好成绩。而后,他又一鼓作气,带领30681钻井队在2008年创出当年大庆外围油田年钻井进尺8万米的纪录。

  大当家的金点子

  回顾当队长5年多的历程,徐景峰深有体会地说:“当好一个当家人,不仅要有苦干实干的精神,而且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本领。”

  近年来,由于生产组织不断严密,施工效率不断提升,光靠地面生产组织运行时间的压缩,钻井的提速空间越来越小。徐景峰感到只有在工程技术方面大胆地尝试和突破,才能更进一步地寻找到提升钻速的有效方法。他根据早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资料,结合油田各区块后期开发中地质及地层压力变化的实际,每到一个区块、每打一口井,他都找来邻井资料查阅对比。根据测井曲线,摸清层位数据,探索和创新出了一套针对不同区块、不同地层、不同压力,“对症”使用的泥浆体系,使每口井的钻进周期与以往相比大大缩短了。

  随着油田后期开发难度的加大,施工疑难复杂井也增多了。定向井的钻具黏卡、井眼轨迹控制和中靶率低一直是困扰钻速的难题。徐景峰又一次把眼睛盯在了定向钻具组合和井眼轨迹控制上,经过查阅大量技术资料,创造性地实现了一套钻具组合打完全井的目标。2012年所施工的56口定向井,每口井钻井周期缩短了10小时,机械钻速每小时提高了2米,一次定向成功率和中靶率均达100%,并在当年底又创出大庆油田外围开发井单队钻井进尺10万米的历史性新纪录。

  徐景峰还有许多好点子、金点子。他看到每次搞井口,电气焊切割的隔水管口都很不规则,需要多次修复,很费事。他忽然想起队里冬天搭机泵房时用的圆形管卡子,如果设计一个与隔水管外径大小一样的管卡子,卡固在要切割的部位,就直接能将隔水管口平齐地切割下来。他和职工们找来材料,氧气割、电焊焊,砂轮磨,终于制造出了切割隔水管口的管卡子。经过现场使用,既达到平齐的切割效果,又为每口井节省1个多小时的时间,累计全年可节省出一口井的钻进时间。

  在他的影响带动下,队里的干部职工都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大搞技术革新,相继完成了井架下船快速对接装置、立式砂泵排量增加法等技术革新项目20余项。

  “井队无小事”

  “徐队长最贴心,跟着他干,我们大家心齐、气顺、劲儿足、有奔头。”职工们都这样说。

  30681钻井队有员工48人,其中24人是年轻人。为了让他们早日适应井队生活,徐景峰没少在他们身上下功夫。有些难活、脏活、累活,新职工不会干,不愿干。徐景峰就让他们在一旁看,自己带头干,手把手地教他们干。

  在技术上,徐景峰让老师傅与新职工结对子,带好徒弟。在用人上,徐景峰英雄不问出处,只要肯钻研、爱学习、能胜任,不管是新职工、老职工、正式工还是外雇工,他都一样看待。外雇工齐永祥脑子活、技术好、手巧、懂机械,徐景峰就推荐他当钻台大班。在他的带领下30681钻井队先后4次荣获钻井一公司金牌钻井队,钻探工程公司银牌队、油田公司先进集体,中石油工程技术服务银牌钻井队等殊荣。

  徐景峰用自己的行动关爱着每一个职工,把无私的爱奉献给他热爱的井队、奉献给他关心的职工,然而对自己的家庭付出的非常少……

  问起家人,长年在井上的徐景峰却不愿多说什么。在笔者的再三追问下,他说:“父母生病时不能在床前尽孝最揪心,看到儿子小时候陌生的眼神时最难受。”2008年,是徐景峰到30681钻井队后第一年。为尽快上产打井,带好队伍,他有280多天坚守在井上,风里来雨里去,和钻工兄弟们并肩战斗。队上的干部职工都倒班轮回好几次了,可徐景峰一直没有回过家。大家实在看不过去,都劝他回家看看。回到家中,徐景峰想拥抱一下儿子,儿子一下躲到了妈妈身后,很不情愿地说:“我不让你抱。”一向坚强的徐景峰心里十分酸楚。

  妻子葛艳秋已经记不清徐景峰有多少个节假日没在家里过了,“平时即使倒班回家,只要井上在钻进,他的心就还在队上。”徐景峰长年在野外工作,一年回家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80天,根本无法照顾父母和家里。葛艳秋知道他很忙,也不指望他照顾家。善良的妻子说:“家里事再大,也是小事;井队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