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观察
环氧乙烷: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2014年02月26日 16:4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陶 炎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由于产能迅速扩充乃至过剩,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价格高利润的局面很难再现。

  ○ 文/陶 炎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环氧乙烷产能迅猛增长,产能过剩的局面已经凸显,尤其是华东地区最为突出。昔日高高在上如明星般的环氧乙烷,光环已逐渐褪去,竞争加剧、收益滑坡,未来的形势将更加严峻。

  新装置扎堆上马

  环氧乙烷可以说是化工市场的明星产品。20多年来,该产品一直是化工市场盈利的佼佼者。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国内纺织业、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环氧乙烷供不应求。然而,作为一种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环氧乙烷不宜长途运输,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同时,环氧乙烷主要是由乙烯路径来生产的。因此,此前国内的环氧乙烷生产主要依靠中石化和中石油。

  由于环氧乙烷产业利润可观,且缺口较大,近年来,外资、民营企业开始涉足环氧乙烷产业。尤其是国内民营企业,通过建造低温乙烯贮罐、从国外进口乙烯或购买乙烯等方式,加快环氧乙烷装置建设步伐,使得国内的环氧乙烷产能快速增长。中石化、中石油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被打破,退守不足半壁江山。

  刚刚过去的2013年,国内新增环氧乙烷产能预计为77万吨,增加到257.9万吨,增长率为42.6%。 2014年,国内计划新增环氧乙烷产能95万吨,预计到年底,国内环氧乙烷产能增加到352.9万吨,增长率为36.8%。而未来国内环氧乙烷产能的增长仍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2013年底,华东地区的产能达到137.9万吨,占全国的53.4%;2014年该地区产能预计为207.9万吨,占全国的58.9%。

  老装置优化增产

  在多年来良好市场表现的不断刺激下,以往作为乙二醇装置附属产品的环氧乙烷,迅速过渡到环氧乙烷—乙二醇联产。在乙二醇市场饱和,而环氧乙烷营利能力较强的格局下,各家企业均通过优化调整产品结构、引进新技术实施扩容改造等方式,不断降低乙二醇产量而增加环氧乙烷的产量比例。

  天津石化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了催化剂运行水平。2013年,环氧乙烷产量突破8万吨大关,创该装置开车18年来最好纪录。通过新增1套环氧乙烯精制塔系统,茂名石化实施了环氧乙烷改造项目,环氧乙烷产能将由8.8万吨/年提高至12.8万吨/年。上海石化1号乙二醇装置也实施了增产环氧乙烷改造项目,使得精制环氧乙烷生产能力提升3倍。

  随着近年来我国环氧乙烷商品量逐年增加,资源不足的矛盾趋于缓解,价格水平逐年趋于回落。

  同时,由于产能的快速增长,产能过剩的情况不断凸显,2012年国内环氧乙烷产量是其产能的82%;而2013年,产量为190万吨,只有其产能的74%,产能明显过剩。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尽管目前环氧乙烷的营利能力大多数时候还是高于乙二醇,但是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环氧乙烷产能的快速增长,未来环氧乙烷的营利能力将和乙二醇趋同,环氧乙烷的高收益时代将一去不返。就目前而言,环氧乙烷供大于求已经是全国性的趋势,利润下滑是必然道路。

  发展下游才是出路

  作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环氧乙烷生产商之一,长期以来,扬子石化环氧乙烷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客户常常排长队前来购买。然而在2013年,尽管产品销售还不算困难,但是企业发现,客户变得越来越挑剔了,尤其是华东地区某套新建装置投产以后,客户经常挑三拣四。这种现象在2013年之前,几乎很少发生。

  环氧乙烷的市场分析人士和生产企业已经明显地感觉到,随着环氧乙烷资源的持续增加,2013年开始,环氧乙烷市场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产品已经不再紧俏,尤其是产能过剩最突出的华东市场。

  目前,环氧乙烷的价格波动幅度正在逐步缩小,而华东地区的市场价格更是低于国内其他地区200元/吨~300元/吨。

  面对产能过剩,也有分析人士乐观认为,环氧乙烷资源趋于丰富、价格趋于合理,也将极大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

  2013年一季度,三江化工10万吨/年第四期环氧乙烷投产后不久,三江化工主席管建忠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尽管同行均在扩产,三江化工并不担心行业产能过剩。该企业认为,因下游产品需求旺盛,且未来几年国家均有扩大化工产品的趋势,因此企业并不担心。据了解,除了环氧乙烷外,三江化工还主要从事下游的表面活性剂生产加工业务。

  据了解,除了70%用于生产乙二醇外,目前国内约30%的环氧乙烷进入下游深加工领域,主要用于生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醚/聚乙二醇、乙醇胺、胆碱和医药中间体等。其中,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消费约占环氧乙烷深加工用量的一半。

  扬子石化生产经营部市场服务科科长闵凯认为,未来环氧乙烷行业的发展趋势将是形成完整环氧下游产业链。南京德纳化工公司总经理孙家兴也认为,国内环氧乙烷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向下游深加工领域拓展。而下游产品多达几千种,市场又瞬息变幻,因此企业要密切跟踪市场发展,细分下游市场,针对市场需求,生产市场急需的产品。

  据悉,目前在下游深加工领域,国内的辽宁奥克、德纳国际均走在了行业前列。德纳国际是目前国内最大的醇醚类溶剂生产基地;辽宁奥克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产品的产能和销售规模国内领先。因此,类似三江、德纳、奥克这种生成环氧乙烷并大力发展下游产品的企业,今后在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

  另有资料显示,2013年全年,国内环氧乙烷下游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醇醚、醇胺三大类进口产品进口量在35万吨左右,比上年减少1万吨。这说明国内在消化过剩产能、推动下游发展方面,力度正在加大。

  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市场潜力还非常大。据了解,日本等发达国家环氧乙烷下游产品已达5000多种,而我国仅有300多种,尤其是环氧乙烷在香料、染料、涂料和特种化纤油剂等方面的开发和应用还处于成长期。因此,环氧乙烷衍生精细化工新产品、新材料的市场潜力巨大。

  鉴于目前的产能扩充速度和当前的产能过剩局面,2014年我国环氧乙烷价格高利润的局面将很难再现。专家建议,企业要想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要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必须加大下游产品的科技开发力度,增加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石杏茹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