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观点  >  视点
【刘中云】 打造油企提质增效“示范区”
2014年03月11日 09:13   来源于: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中云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打造油企提质增效“示范区”,推动千万吨级大油气田建设,是西北油田的发展新方向。

  ○ 文/刘中云

  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实现提质增效升级是今年国企改革的热点话题,也是中国石化2014年全方位改革的核心思想。

  作为中国石化西部资源接替阵地和上游五大会战战区之一,西北油田在转变发展方式、探索和建设油公司体制机制上先行一步,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西北油田油气当量突破900万吨,累计为国家贡献原油7719万吨,天然气181.6亿立方米,为国民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和新疆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随着中央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中国石化启动全方位改革和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步伐进一步加快,西北油田跨越式发展又迎来新的 “黄金机遇期”。2014年,如何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扩大优势,打造油企提质增效“示范区”是西北油田在建设千万吨级大油气田过程中又一个新的课题。

  加快建设油公司新模式

  2013年,西北油田业绩全线飘红。公司全年生产原油737万吨,天然气16.4亿立方米,成本费用利润率、已占用资本回报率等6项指标以大幅度领先优势继续保持中石化油田板块第一名。

  西北油田在油田企业中率先转型发展,积极探索油公司管理体制机制,油气产量连续十余年保持增长,从一个不知名的小油田步入全国陆上十大油田行列。

  2013年,西北油田在体制机制上实现转型。去年6月,公司成立油气勘探中心后,实现油气勘探架构从专业管理向专业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转变,由加大投资加大工作量向提高质量、效益的转变,由三级储量向经济可采储量的转变。在用工上建立了用工总量和人工成本联动调控的激励约束机制,以4000余人的用工总量运转着年产900万吨油当量、矿区面积达14.37万平方公里的油田。

  在油气勘探开发上,以提高经济可采储量为中心,打响高效勘探攻坚战。2013年探井成功率由2012年36.8%提高至45.5%,勘探费用则下降12.08亿元。在成本管理上,油田建立了分区块、分措施,以措施增油量、措施增效益为核心的措施经济评价体系。2013年累计措施增油60.5万吨,单井次措施费用比上年降低8万元,累计叫停单井无效、低效措施47井次,节约作业费用7642万元。

  与此同时,西北油田继续增强干部职工发展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要让干部职工看到,油田的盈利优势正在收窄,“坐等靠要”没有出路;加强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紧迫感。先行一步,不代表以后每一步都领先,现在领先不代表永远领先。

  在改革措施和路径上,2014年西北油田继续加快建设油公司新模式,将组建油气开发中心、生产运行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实现投资、成本、产量、利润一体化的优化,实现可采储量最大化,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勘探开发方面,将系统探索区块项目长项目责任制,采油气厂及分队探索区域项目管理体制,逐步去行政化;加大利润、资产回报率、劳动生产率等指标的考核权重,继续在优化用工上取得实效。

  技术创新求突破

  “国外少有、中国独有”,是塔里木盆地地下油藏构造特色。而西北油田所管理的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更具有超深、超稠、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等特点。该油藏多在5000米以下“地宫”。油藏定位难、储层识别难、钻井周期长、工程难度大、稠油开采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一度成为制约西北油田发展的瓶颈。

  为此,西北油田自主创新形成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开发理论和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储层预测技术、超深钻井技术等八大配套技术系列。2013年,超深层稠油降粘开采关键技术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一等奖,解决了超稠油井开采的难题。目前,该技术辅助生产稠油超千万吨,年度稠油产量已占油田总产量的一半以上。

  技术创新不仅为油田的大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正在成为油田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的新突破点。

  2005年开始,油田对高含水缝洞油藏进行大规模注水替油,增产效果明显。但随着注水轮次的增加,替油效果变差。2013年,油田推广应用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大规模注气替油技术获得成功,并形成一套科学的潜力井优选方法和配套工艺。全年实施注气替油60口井,增油8.1万吨,以“革命性”技术突破为油田增效打开新的广阔空间。

  油田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通过建设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和配网自动化系统,20座变电站实现了无人值守管理,节约用工160人以上;通过引入局部放电测试仪、超声波故障检测仪和视频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3330多公里电力线路实现智能化巡检。目前,负责油田电网维护的外线工、倒闸操作工、电气检修工等一线人员仅110人,比内地一个工种的人数还少。现在,西北油田开发运行50多个信息化应用系统,2013年油田比上年减少员工50人,首次实现用工总量的下降。2014年,油田将建立和完善预算、投资项目、人力资源三大优化平台,以及法律、审计、信息三大服务平台,实现综合研究数字化、生产运行自动化、经营管理信息化,使管理模式更加高效,管理效益更加突出,推动企业提质增效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安全稳定是根本

  如果将发展效益比作篱笆,那么安全环保就是桩子。一个篱笆三个桩,桩桩稳固才安全。

  2013年,西北油田创新推进HSE正激励管理,将过程安全、行为安全、现场标准化等内容纳入激励范围,打赢了一场“找隐患、除隐患、安全生产”的全员战争——全年2000多人次上报、消除各类隐患26200多项,安全生产风险防控水平大幅度提高。桩子定得牢不牢,关键在于明确“谁管桩子,谁定桩子,出了事找谁”。2014年,西北油田将安全管理的重点落在责任落实和制度执行上。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管业务必须管安全”和“管工作必须管安全”的原则,重新修订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的责任短阵,明确每项业务活动的主体责任;对承包商事故实行甲乙方“双问责”;在外围新区勘探中全面推行井控项目化管理模式,确保井控安全、质量、责任“三到位”。

  西北油田工区多处于新疆南疆盆地,安全生产还要面临着恐怖暴力破坏的威胁。通过与地方联防联动,西北油田构建了油田安全保卫的多道防线,确保了十八大、新疆亚欧博览会等敏感时期和日常的油区安全。西北油田将保持高压态势,利用信息监控系统合理布控防暴力量,按照“高度警惕、内紧外松、联防联动、群防群治、主动防范”的思路,建立信息共享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犬防、联防基础建设,在偏远区域、重点场站配强治安力量,配置紧急撤离庇护所,全区域、无盲点地抓好抓实防恐防暴工作。

  本文作者为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

  责任编辑:赵 雪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