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专题  >  封面故事
【记者手记】 改革的勇气和智慧
2014年03月06日 16:01 来源于 中国石油石化    作者:刘淑菊        打印字号
  •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文/本刊记者 刘淑菊

  时间就是生命,改革就是求存。

  有人给中国改革下了上述12个字的断言。其实,对于我国很多老油田来说,这句话同样振聋发聩。

  某种程度上,老油田们面临着与中国社会同样的命题。比如,他们都面临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比如,他们都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困境;比如,他们同样承担着老龄化社会的巨大包袱,又同时面临人员结构型失衡的问题……可以说,以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其面临的问题在中国有着相当的普遍性。

  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胜利油田关于提高质量效益的探索,给其他油田带来深刻的思考,也给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带来强烈的启迪。

  胜利油田的改革探索,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们主动变革的勇气。

  多年来,胜利油田一直保持较高的原油产量和企业效益。如果按照这个模式继续发展,依赖几十年积淀下来的队伍和技术,油田的日子是不会难过的。至少在一段时间里,改革需求并不迫切。但是,胜利人既算眼前账更算长远账。他们勇敢地自我动刀,对固有的管理模式发起冲锋,体现了他们的勇气,体现了他们的远虑,也彰显了胜利人为油田负责、为国家负责的历史情怀。

  胜利油田的探索,更加说明转变观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思维里的墙壁随时存在,胜利油田所做的就是转变观念,拆掉干部员工脑海里的墙。在提高质量效益的过程中,很多人曾认为潜力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事实上,站在油田一体化的角度看,很多资源能够互相调剂,时间、土地、人力都是可以节约的资源,都能变成效益。有句话叫“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听起来很苛刻。这是在潜意识里就认为毛巾是干的。换个角度,可能毛巾并不干,只是我们没有发现罢了。

  胜利油田的探索,还表明了体制机制创新的魅力。

  胜利油田一路辉煌走到今天,其实已经想了很多办法。但是,制度的创新永远是最有效的。为了提高质量,孤岛采油厂将作业大队的质量与收益挂钩。原本对质量的要求只有及格与否两个维度,现在则根据采油情况确定了几个奖励额度,实施优质优价。少数几个优秀员工对质量和效益的关注不算什么,大多数员工都将目光放到质量上来、将心思集中到发展中去,才能爆发合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双赢。

  胜利油田的探索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那就是以人为本。

  改革的目标是为了发展,发展是为了人。胜利油田的改革中,人成为宝贵的资产,而不是被放弃的包袱。胜利油田在改革中没有采取简单减员增效的方式,而是将员工充实到一线、社区等人员紧张的岗位。转岗员工有选择的尊严,也享受到默默的关怀,他们的关系依然留在采油厂。有的员工工作离家更近,劳动强度更低,收入也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同时能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胜利油田成功地实现了企业劳动生产率与员工收入比翼齐飞,这才是改革中最见功夫的一面。

  作为一个传承了50多年的老油田,胜利油田深深地懂得以史为鉴,也满怀信心地谋划着美好的未来。走改革之路,转变发展方式,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在这幅徐徐展开的画卷中,一个充满朝气的新胜利正向我们走来。

  责任编辑:刘淑菊

十大热门文章月排行

活动 更多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