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老伙伴儿们说他是“五朝元老”,他戏称自己是“五朝龙套”。
○文/周 鸿
春光明媚的时节,窗外楼群林立、绿草成茵,繁花似锦,群鸽竟翔。年近七旬、退休10年的天津石化炼油部工会主席贾向富回忆往事,重温天津石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创业史。
千年荒滩建炼厂
退休多年,贾向富身康体健、思维敏捷,非常健谈。他说:20岁出头复员到炼油厂筹建处,一干就是30多年,把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炼油部,从当秘书开始,到后来做工会工作,一直干的是服务性工作。先后与五届厂长、书记搭班子,老伙伴儿们说我是“五朝元老”,我戏称自己是“五朝龙套”。
1971年2月25日,贾向富从北京军区测绘大队复员,来到了天津。第一次到工地,贾向富眼前是一片开洼,芦苇荡、水坑。光秃秃的土地上,新建的木板房就是指挥部。木板房是用五颜六色的旧木头板子拼接的,像是披了件百衲衣,房子的下半部分就在土里,属于半地下建筑。木板房是工地上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连办公带住人。住的是指挥部的领导以及打字员、卫生员等女同志。
贾向富这样的小伙子住的是席棚,就在地上竖起几根柱子,用竹笆当墙和顶,再用席子圈起来,里面也没有床,用砖头叠4个垛儿架上床板儿。
晚上,躺在床上能看得见星星。工地上风大沙大,一天下来床上的浮土有硬币那么厚。贾向富说:这还算不上艰苦,听说比我更早到工地的人有的还住过附近农民家的牛棚和猪圈呢。
不怕苦不怕累,贾向富说自己不算胆小,可还真的因为害怕逃跑过。刚开工时,工地上蛇特别多。一天中午,贾向富趁着别人休息,一个人带着相机去工地上拍照片留资料,开始时看到一条两条蛇,刚拍完突然发现地上一卷一团的全是蛇,像成捆的粗粉条似的遍地都是,吓得头皮发麻,扭头就跑。
在筹建处当秘书,贾向富扫地、打水、送饭、跑腿……什么都干。他说:看见活儿就干,那时干起活来根本不分干部、职工,拉电缆、扛水泥,只要大喇叭里一喊,全都往上冲,没一个孬种。
拉电缆时,贾向富怀里揣上两个花卷一块咸菜,顶着西北风,和同事们拽着电缆从工地一直拉到100多里外的陈塘庄电厂,从清晨到日暮,披星戴月。
贾向富印象最深的还是卸水泥。他说:“那时国家铁路运输十分紧张,拉水泥的车皮不管几点到都得立刻卸车。有时候,白天上了一天班,晚上正歇着,运水泥的火车来了,大喇叭一喊,舍不得穿工作服,直接穿上雨衣,把雨衣帽子往头上一扣就冲出去,挑着马灯夜战。那时缺水,洗不了澡,穿雨衣不是因为怕下雨,一是防蚊咬,二是省得粘得浑身都是洋灰又没办法洗。”
贾向富笑着说:那时候可没有什么奖金,也没有加班费,可是,没人讲条件、要报酬,也没人挑三拣四,就想着项目能早上马、早投产、早出油。人是要讲点精神的,要讲做奉献,不能光惦记着享受。
凉酒官钱咱不沾
当时炼油厂学着大庆的样儿,在装置区以南盖了两排干打垒的住宅,职工家属就有住的地方了。贾向富的妻子河北师大毕业后被分配到唐山市重点中学当老师,为了团聚放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来到他身边,住进了简陋的临建,在子弟学校教书,心甘情愿地陪着他过苦日子。当时菜一天就卖一次,有回贾向富的爱人下班后带着孩子排队买菜,天大黑了才买上菜。贾向富下班回家,看到妻子打着手电正往屋里抱白菜,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往屋里抱白菜,突然感到一阵阵愧疚:“唉,这娘俩跟着我受苦了!”贾向富管着全厂职工家属的吃喝拉撒睡,却没照顾好自家女人和孩子。
贾向富是河北省唐山地区的农家子弟,自从十几岁参军离开家乡就很少再回去。然而,家庭对他的影响是一辈子。他的母亲是位目不识丁的普通农妇。贾向富说:“我母亲没文化,可是通情达理,在村儿里人缘好。母亲去世时,前后两个村儿的乡亲们都来送她最后一程,让我特别感动,也更加敬重母亲,觉着做人就要做母亲这样的人,这样的人活得才有滋味儿。”
每次回家,不识字的老母亲都要给他这个处级干部上课:“你在外边儿干事儿,要严格要求自己,手不能粘了,更不能伸长了,喝凉酒儿、花官钱儿,早晚出毛病!你哥仨儿都在外边干事儿,我不希求你们当大官、发大财,只要你们把公家交办的事儿干好,让人看得起,别让人在背后戳脊梁骨……”爷爷也是贾向富弟兄们的“课外辅导员”,每次一见面都要再三叮嘱,像念三字经一样地百说不厌:“官身不由己,做人要正派,各方面都要注意……”
良好的家风为贾向富打下清白的人生底色。身为工会负责人,贾向富管着全厂职工和家属的吃喝拉撒睡以及生老病死,经手银钱不计其数,却从未为自家谋过私利。他说:“母亲一直教育我们兄弟做人千万不能手粘,不义之财不能沾。二哥在县里畜牧局当局长,一辈子为官清廉。大哥是工商干部,领导要提拔他,他不干,说没有当官儿的瘾。”贾向富动情地说:“我们那时候的小孩子,都听家里大人的话,觉得不听不行。”
改革开放后,工厂每年都有涨工资的机会,贾向富觉得自己年纪轻、上班早、工资高,主动把涨工资的机会悄悄地连让了两回。第三次再想让时,领导急了,说:“不能再让了,你得涨。”该得的也让给别人,贾向富说:“这没啥,那时也不是我一个人这样,我们厂里的老劳模也连续把涨工资的机会让给别人。”
贾向富退休时,面对审计报告,上级领导赞叹地说:你真行!贾向富自豪地说:我就是行。
一心为公贴心人
通过建立蔬菜和稻米基地,解决了职工吃米吃菜难题。为了进一步改善职工群众的生活,贾向富带着他的弟兄们利用基建时挖土形成的水坑养鱼。贾向富说:“到了深秋,第一次出鱼,白链、草鱼、鲤鱼,四五斤一条,大丰收啊,弄了六万斤,全厂每位职工分了十斤。从此,职工家属就能吃上鱼了,我也又多了个外号——渔业大队长。”拉鱼又苦又脏又累,但贾向富要求他的部下不搞特殊化,不能比别人多吃一条鱼。
那时候,有个说法叫作企业办社会,职工群众的吃喝拉撒睡企业全管。有一次,贾向富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有两个孩子穿着破衣烂鞋,看得人心疼。一打听,原来是孩子母亲去世了,孩子父亲忙着工作,没照管好孩子。经过调研,炼油厂建厂时,有几百名复员军人从部队来到这里参加建设。他们大多是农家子弟,娶的是农家姑娘,属于一工一农户。其中有7家因为妻子长期生病后去世,家境困难,大男人干工作一把好手儿,却不会照看孩子。
贾向富说,这事儿咱工会得管。从此,炼油工会对这7家的冬天送防寒服,夏天送汗衫、裙子,还送书包和文具。贾向富对同事们说:“咱得经常去看望这些孩子,让他们知道,有叔叔阿姨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要让他们的身体和心里都感受到温暖。”
贾向富要求自己严格,也严格要求下属。他要求下属各分会负责人必须参加职工和家属的“白事”。他说:“职工家里的红事你可以不去,但白事必须到场!人家干了一辈子工作,人都没了,你不去合适吗!”
20世纪80年代,炼油厂开始在生活区盖楼,职工搬出简易临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甭提多高兴了。眼看着邻居们纷纷搬进楼房,8位丧偶的职工家属找到贾向富,怯怯地问:我们能不能住楼房?贾向富一看,8位老太太岁数都挺大的,老伴去世了,拖儿带女过日子,赶快向领导请示,给她们都分了楼房。贾向富说:“咱是共产党的干部,干的是工会工作,既要服从党的领导,维护行政的权威,又要为职工说话办事,要有政策水平,还要顾全大局。要关心职工的住房、医疗、子女学业……”
在职时,贾向富经常对同事们讲:“职工在找你之前,那心里一定是左思右想了很久,心里的滋味肯定不好受,找到你头上,你就得全力以赴,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也要看看能不能变通一下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也要给人家一个回话,不要凉了职工的心。人字一撇一捺,好写不好当。不能前头走着后面让人骂。”
回首往事,贾向富无怨无悔。他说:我是五朝龙套,我骄傲。
本文图片均由杨国杰提供
责任编辑:陈尔东
点 评
忠厚传家久 清廉继世长
勤俭兴家福绵长。家风家规,人生底色。家庭中对于传统的吸收和内化对子孙后代能产生深远影响,对后辈的成长进步意义重大。家风是一家人生活的准则,可以不一样,可以有新意,但最重要的是要充满正能量。
家庭教育在一个人“三观”打下根基、性格品格形成、为人处事方式等层面,润物无声甚至可以说深入骨髓的影响。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家风、家训就是父母挂在嘴边的“唠叨”。牢记父母教诲,本分为人,一世清白。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风的形式逐渐在变,影响明显弱化,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内涵和核心价值不改。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风肩负着民风、官风更多的责任与义务。弘扬好的传统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