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直言不讳、侃侃而谈,面对公众,傅成玉从来都充满诚意与勇气。 供图/CFP
编者按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0日至12日在天津举行。在主题为“变局下的中国商业环境”论坛上,中国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畅谈改革、直面降薪、剖析混改,观点中透露出的改革意识与开放程度值得业界关注。
就在同一天,中石化发布了易捷公司公开招聘副总经理等职的信息,改革首次“试水”职业经理人。动自己的奶酪才是真改革,突破思想禁锢才是真进步。中国石化这家全国最大的企业,正从最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入手,开启改革发展新航程。
文/傅成玉
中国的最大竞争力是制度创新。改革开放前,中国100%是国有企业,没有民营企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企+民企,实力+活力,共同构成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归因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优势。正是制度的优势,创造了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巨大竞争力。由于有了制度优势,国有企业不但没有死掉,反而壮大了,甚至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实力的代表。同时,出现了一大批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代表了我们国家经济的活力。实力+活力、国企+民企,共同构成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中国的制度创新让企业既有活力又有实力。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国有企业经历了一场生死搏斗。那个时候国有企业几乎就要灭亡了,但经过了三年脱困也就是市场化改造,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竞争实力大大增强。现在在国际同行业排名当中,中国各个行业排在世界前列的基本是国有大企业。
改革不是分蛋糕而是共同做大蛋糕
国企的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私有化。国有企业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中非常明确,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促进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必须围绕这个目标去谈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如果离开了这个目标,改革的方向就错了!
当前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中国目前处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阶段,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是要打造核心竞争力。目标是使企业治理、效率、质量问题更易解决,不是取消国企,更不是私有化,而是共赢发展把蛋糕做大。
对国有企业来说,改革是一项新任务。改什么?一个是市场化,一个是去行政化。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国有企业的治理问题、企业内部的效率问题、资产质量提高的问题就更容易解决了。
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国企改革的全部。
1984年以来,国家一直都在提倡混合所有制,我们现在提倡的改革实际就是股权多元化。我们一直在走在这条路上。混合所有制是作为实现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形式,并不是一个措施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如果国有企业领导想赚大钱,就最好离开
中国与西方最大的不同,是我们追求共同富裕。现在我们说的国企高管降薪,如果从个人角度看,一般来说不是让人很高兴的事。但是如果把个人利益抛开,站在国家的角度看恐怕就觉得这个事是应该做的。
为什么从国家角度看国企高管限薪是应该的?
第一,我们追求共同富裕,从共产党到整个国家的政策是往这儿导向的。第二,我们国家过去一直强调人民群众、广大职工是主人翁。第三,国家现在的收入差距太大了。
一个社会怎样能够和谐稳定地往前发展,让更多的人在改革发展中受益而不能仅仅是少部分人受益—即使这少部分人很重要。国家的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众受益,可现在实际的发展状况是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尽管中央的制造业、国有企业这块相对好一点,但高管收入和工人、雇员差距还是很大。
就个人而言,再多的收入我也想要。可是高收入的高管怎么带队伍呢?怎么让这100万员工的积极性高、创新能力强呢?所以,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不是几个管理者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开始参加对外合作,作为中方的首席代表和外国的总经理在一个办公室办公。当时所有进去的我方雇员和派去的人包括我的秘书在内,都是外国公司给发工资。我在深圳的时候外国公司给我发1000元港币,我国这边发300元人民币。但是,我们就是这么走过来的。要想让国家发展、让老百姓受益,当官的人就不能先受益。
再以中海油为例,中海油是一个红筹股。什么是红筹股?就是这个公司整体的资产和公司注册在香港,是上市公司。当时世界是一个什么潮流?外国投资人认为,高管要管理自己那么多钱,工资低了让人不放心。所以,我们按照国际的潮流设置了基本工资、期权等等,但领导班子跟当时的管理团队说,“这个钱咱们没法儿拿” 。
为什么不能拿呢?
是因为要拿了这些钱就带不了这个队伍。我们的历史和西方不一样。西方一开始就私有制,我们是公有制。所以,大家认为财富是我们共同创造的,高管不能突然拿那么多钱。所以,要想带队伍继续在这个平台上当领导就不能拿那些钱,所以我们捐出去了。
赢得尊重比收入重要。如果我们国有企业的领导者想赚大钱,最好离开这个平台,跳出去别在这儿干,照样能赚钱。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个人收入多高作为主要的目标。我觉得,意义不在赚钱,而在于把大公司发展好,使之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让国际同行尊重。这是中国人很难得的东西,比工资重要、比收入重要。
中国不能靠减员来提高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全民性的,要尽全民责任。中石化去年税和费加在一起要缴3200多亿元,每天要缴8亿元人民币。说出来,许多国际同行都不相信。当然,国有企业要尽全民责任,不是仅仅在缴多少税上,也不是缴多少红利上。费上缴得多,只是我们对国家、对人民应该负的责任。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在国际上要有竞争力,效率要提高,治理更要透明、规范、公开。不过,中国不能靠减员来提高竞争力。比如说就业问题,企业改革不能以大批裁员为改革的目标,不能靠减员来解决企业竞争力;只能依靠提高管理效率、提高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弥补。中石化竞争力的提高从来没有停滞过,那是因为中石化的着眼点是在国际上比,在全球比。事实上,在与国际同行竞技中,中石化一直处在增长位置。这方面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要打造竞争力、提高效率,不是仅仅靠减员就可以了。
中国要走中国的路。中国的企业不能够仅仅简单地学西方,要学的是理念、技术,如何管理一定要联系国情、企情。我相信这一轮改革会使我们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取得巨大发展,整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实力会大大加强。
责任编辑:石杏茹
链 接
傅成玉谈国企改革
改革的结果是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我们要开阔视野,不要以为信息化下的新业务模式、新商业业态等与我们关系不大,要跳出固有的思维看未来。对于新兴的事物,不能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否则,等新兴事物发展壮大了,等你看懂了、看得起了,却来不及了。
我们刚刚起步,后面的深化还接着会来,不是到此为止。
国企干部都认为自己是什么级别的,这些东西以后会越来越淡化。所以我们这次引资仅仅是形式,是第一步。以后更大的变化在机制上,市场化的、去行政化的都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