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大
- 较大
- 默认
- 较小
- 最小
送温暖活动让兰州石化无数职工得到了帮助,成为凝聚队伍、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暖心”工程。
○ 文/贾继军 陈 勤 部先宝
2014年5月,兰州石化化工储运厂产品装卸车间员工范中善不幸患上了胃癌,手术后需要长期治疗,医药费用高。幸运的是,每次治疗后,车间工会都积极帮助他报销医药费。2015年春节前夕,范中善对前来看望他的分厂和车间领导感激地说:“有了公司工会救助的绿色通道,现在看病方便、报销快了,也省钱了……”
一直以来,兰州石化公司深入贯彻集团公司党组关于对困难群体帮扶救助工作的总体要求,开展了“进万家门、知万家情、解万家难、暖万家心”的送温暖活动,通过“建好一项制度,完善一个平台,开展一次走访,管好一笔基金”的实施,逐步形成了帮扶救助工作的长效机制。
十年来,兰州石化共慰问救助各类人员17万人次,使用慰问金1亿多元。
●米面粮油,应有尽有,兰州石化及时将生活物资送到困难职工手里。(摄影/贾继军)
不让困难家庭过不下去
2014年10月的一天,一名双职工家庭在白银回兰州的高速路上遭遇车祸,车上一家八口人全部受伤。夫妻双方伤势严重分别在两家医院重症监护室抢救,其他亲属也不同程度受伤。
兰州石化公司和分厂工会一方面组织人力在医院看护和守护,一方面积极疏通“救急难”绿色通道,及时办理5万元救助款送到医院。同时,周围同事主动发起捐款活动,百十号人的车间几天工夫就捐了2.9万元,在组织和同事们的共同关心下,帮助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群众利益无小事?。”兰州石化公司关注民生,坚持把做好困难群体的帮扶救助工作作为维护员工权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支持维稳工作的重要措施。公司工会定期组织开展生活帮扶、医疗帮扶、助学帮扶和特殊帮扶以及重大节日前的送温暖活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维护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公司工会利用集团公司拨款和员工“同心互助金”捐款,设立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基金,并于2012年3月29日成立了兰州市首家国有大型企业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如今,凡是遭遇重大意外灾害的员工,无一例外都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因为兰州石化公司已经建立起一条天灾人祸及时救助的绿色通道,实施无障碍援助。
2014年,公司工会组织开展帮扶救助送温暖活动,共慰问救助各类人员43779人次,使用救助资金2100.9164万元。
不让患病人员看不起病
公司工会高级主管陈勤向记者介绍说,10年前,时值28岁的石化厂员工孟建民被医院查出患尿毒症晚期,换肾手术费高达18万元。当时孟建民的家庭月收入也就2000多元,面对这个天文数字孟建民绝望了。
了解这一情况后,兰州石化公司工会根据大病救助的有关规定,先期支付了医疗费用,通过手术不仅挽回了他年轻的生命,而且使他的家庭走出了阴影。手术费用孟建民只承担了5万元。术后,他需要终身服药,每年医疗保险和企业医疗补充保险后个人自付医药费还有3万多元。公司每年给予他50%的医疗帮扶,他只须承担一半即可。
“过去和我同病房的病友都走了,只有我还好好地活着。”说起这些孟建民有些激动,“是兰州石化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如今孟建民不仅重返工作岗位,而且“喜获千金”,生育了一个健康的女儿。
近年来,兰州石化公司先后有10多名员工家属及各类人员因病需要换肾,还有10多名患尿毒症人员长期进行透析。正是由于有了帮扶救助这道员工生命 “绿色屏障”,没有发生一例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
2007年到2014年的8年时间,得到医疗帮扶的人员有2602人次,使用帮扶资金2549.12万元。
不让一名子女上不起学
在公司工会扶贫档案中,有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父母生前均是兰州石化职工,不幸双双患病于2001年前后去世。孩子与终身未婚的大姨一同生活。在他18岁不再享受遗属生活补助费时,公司工会及时将他纳入困难人员管理中,定期给予生活和助学帮扶。20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兰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后,被公司录用分配到设备维修公司工作,并于当年9月转正定级成为一名技术人员。
这名技术人员感激地说:“没有石化大家庭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把学到的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回报企业大家庭的恩情。”
像他这样的孤儿,兰州石化公司有20多个,都得到了公司生活和助学方面的真切关心和帮助。
2005年起,兰州石化公司以助学帮扶为主要形式,积极开展“金秋助学”活动,对困难职工子女当中的义务教育生、高中生、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每年分别给予500元、800元、1000元、2000元、4000元的专项助学帮扶金。
10年间,得到公司助学救助的子女共有4306人次,发放助学救助金1278.56万元,困难职工子女真切地体会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实实在在地温暖了职工群众的心。
“为困难群众救急难兜底线。”通过帮扶救助工程的实施,寓心、寓情、寓爱于员工管理之中,不仅夯实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使企业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员工,而且进一步振奋了员工精神,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促进了劳动关系的和谐,实现了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